智能化生活,对现代人来说,已然不再陌生。
互联网与大数据时代,为人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,带来了种种便利。
在过去的一年里,“机器人”与智能硬件,以其高利润与后期广阔的成长空间,成为资本市场的新宠。
智能代步工具,作为智能化生活中,人们出行的重要设备,也引来诸多开发商与投资者目光。路桥商人张小龙便是其中之一,他瞄准了这片新蓝海后,与自己的团队在9个月的时间里,开发出一款两轮平衡车。
“人们对绿色环保概念的日渐突显,让便携式短途智能代步设备,有着极好的市场前景。”张小龙说,他有信心让自家品牌的平衡车走进千家万户。
从制造电动车零配件,到开发全新的两轮平衡车。
路桥商人张小龙的梦想是——
人物名片
张小龙 27岁
座右铭:成功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
偶像:爱因斯坦
平衡车是一项优质的投资项目
张小龙与他的企业从事电动车零配件制造,有十多年了。他怎么也不会想到,2013年夏天一次普通的上网,彻底改变了他之后所走的商业路子。
那天,张小龙正上网搜索电动车的相关资讯,一条关于平衡车的信息,引起了他的浓厚兴趣。
平衡车,也被叫做自平衡车、体感车、思维车、代步车,这是因为它能够感知身体重心的变化,智能调节车体平衡和行驶状态。从运作原理看,这种产品内置了陀螺仪传感器、压力传感器、加速传感器等,是一种能够实现“动态自平衡”的“机器人”,驾驶者可以借助重心的前后调整,来操控它的前进与后退。
“介于步行与开车之间,除了自行车外,短途代步工具的需求一直存在,平衡车则刚好满足了这一需求。”加上平衡车具有一定的科技含量,制造门槛也不甚高,因此,张小龙觉得,这不啻为一项优质的投资项目。
2013年10月的广交会上,深圳一家科技公司展出了他们自主研发的两轮平衡车,吸引了不少参观者与投资商。张小龙得知后,连夜赶到广州,向该公司购买了一台样车。
“把玩了几回,爱不释手。”张小龙这才下定决心,把开发生产平衡车作为自己公司今后的发展方向。
9个月开发成功了两轮平衡车
此前,张小龙和他的公司并没有制造整车产品的经验,此番涉足平衡车,自然是困难重重。
2013年年底,张小龙从各地招聘来4位工程师,专门从事软件开发工作,加上公司原有的人马,开始了漫漫长途的平衡车制造征程。
“此类模具没有通用件,所有的模具,都要从头起做。”这中间自然经历了多次失败,“比如出来后款式不够美观,或者不符合普通大众使用习惯,这都需要回炉重做。”张小龙说。
另一边,工程师们也紧锣密鼓地为平衡车设计专门的软件。“软件就是平衡车的机器语言,可以直接影响到车辆的安全性,和用户体验的好坏。”
300万元的前期投入,历时9个多月汗水与努力,张小龙的代“璐琪”平衡车的样车出炉了。一米多高的车身,两个轱辘,车把上除了显示电量、里程等数据,还有语音提示功能。
“我们经过多次测试,平衡车充满电后,一次能开二三十公里,相当于从椒江跑到路桥。”张小龙向记者介绍从配置与软件综合来看,他的平衡车在国内能排得上前五。
2014年10月,“璐琪”平衡车正式投产,生意还不错,两个月来,已售出了200多辆。
未来,平衡车价格会稳定在5000元左右
平衡车自问世以来,安全性一直是大众关注的话题。
由于目前平衡车还算是新型交通工具,传统的交通法规,暂时无法给出对其属于机动车、非机动车还是运动工具的具体界定,与此同时,相关的制造标准也尚未出台。
“因此,人们购买平衡车更多是把它当作玩具,购买群体以青少年为主,它还未能真正起到代步的功能。”张小龙说。
不过,据他了解,目前平衡车的国际标准已经发布,国内也正考虑引入,届时围绕平衡车安全的争议,应能得到解决。
此外,平衡车接近万元的价格,也是其未能普及的一大障碍。
“随着制造工艺的进步与总体产量的增加,国产平衡车的价格终会稳定在5000元左右,这是一个大众可接受的价格。”张小龙表示。
张小龙的第二代平衡车已在开发中
平衡车概念日渐火热,也有投资机构对其抛出了“橄榄枝”。
2014年12月5日,投资机构天图资本将1亿人民币投给了一家平衡车公司——乐行。由此,乐行成为业内首家完成B轮融资的公司。
与此同时,国内手机生产厂家小米也投资了一家南方的平衡车公司,高调进入智能代步工具开发行业。
如此种种,都给张小龙和他的“璐琪”平衡车带来了来自业内的竞争压力。
“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不断推陈出新,开发出新的、耐用的产品。”张小龙告诉记者,他的团队已开始了第二代平衡车的开发。
“第二代平衡车,我们会采用大轮设计,可加大跨越障碍能力,并提高人机交互体验。”他说。